在科技浪潮汹涌向前的今天,AI+AR技术已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关键赛道,吸引了包括苹果、Meta在内的众多科技巨头重兵布局。这些企业竞相押注AI+AR智能眼镜领域,力争抢占下一代人机交互的入口。然而行业前行之路并非坦途,即便头部科技公司也在推进相关项目的过程中,遭遇诸多现实瓶颈——其中供应链的稳定性和产品的价格可控性,正是当前最突出的挑战。
巨头狂欢的背后:痛点逐渐浮现
自2023年苹果发布Vision Pro以来,这款备受瞩目的智能头显虽展现了顶尖的技术水准,却因高昂成本难以实现大规模普及。同时,市场上关于Apple下一代XR产品的猜测依旧甚嚣尘上。据多方分析,衍射光波导方案会成为最终选择。然而,传统衍射方案的核心组件——表面浮雕光栅(SRG)光波导,不仅生产成本昂贵,且面临严峻的量产瓶颈。制造过程对环境洁净度要求极高,微小尘埃即可导致产品报废,加之尚无企业实现大规模稳定生产,使得物料成本居高不下,交付周期漫长,市场频繁缺货。即便苹果在工艺上追求极致——如曲面前置玻璃的精密成型、弧形主板的设计以及高密度元件的整合——这些复杂工艺也大幅推高了组装难度和成本。

与此同时,Meta在AI+AR眼镜领域也遭遇类似挑战。尽管其Reality Labs部门投入巨大,并推崇LCOS+光波导方案以实现高分辨率显示,但该方案因光机无法自发光,存在亮度不足的局限,影响显示效果。供应链环节亦十分脆弱:对零部件规格的严苛要求导致供应商数量有限,一旦某一环节出现停产或原材料短缺,整体生产计划即受严重延误,错失市场机会。

谷东智能解决方案:改写AI+AR眼镜新纪元
面对行业共同困境,谷东智能凭借第四代PVG(偏振体全息光栅)光波导技术脱颖而出,以卓越性能与成本优势重新定义AR显示解决方案。
一、PVG 技术突破:高性能与量产能力并进
谷东智能的PVG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了光效、量产良率和成本控制的综合领先:
· 光学性能显著提升:PVG光波导实现光效提升300%,透过率超90%,支持70°超大视场角均匀显示,基本消除彩虹纹和漏光现象,避免长时间佩戴的眼部疲劳,显示效果达到行业顶尖水平。
· 量产工艺与稳定性突破:通过自主研发的高折液晶材料(如GDRM100,折射率调制度Δn达0.36)和全自动干涉曝光工艺,谷东实现了光栅周期精度控制在±50nm以内,量产良率稳定在90%以上,远高于传统SRG方案的75%。生产线适配多种晶圆(树脂、玻璃、硅基等),支持快速扩产与柔性定制。
· 环境适应性与可靠性:PVG波导片通过-40℃至85℃高低温循环测试(透光度变化<1.5%),满足军工级可靠性和车载、工业等严苛场景需求。
二、成本优势:颠覆传统定价体系
谷东通过全链路自主研发与生产创新,大幅降低综合成本:
· 核心材料自研:开发GDPA3光取向染料等关键材料,成本仅为进口染料(如SD1)的1/10,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的1/5,从源头控制成本。
· 生产设备与流程优化:自研35x35cm大幅面曝光设备及自动化产线,效率较传统逐点扫描工艺提升100倍,单片波导成本降至30-50美元,较进口方案下降60%-90%。
· 推动终端价格普及:技术突破使AR光学模组体积压缩至传统方案的1/5,镜片厚度<0.8mm,整机重量大幅降低,助力消费级AR眼镜价格进入2000元以内。
三、方案灵活性与全场景适配能力
谷智能提供“LCOS + PVG光波导”等多元方案,适配多类显示技术与场景:
· 显示技术全面兼容:方案可适配Micro-OLED(超高像素密度)、Mini-LED(高亮度)、LCOS(成熟性价比)及DLP(高稳定性)等显示面板,满足消费级与工业级不同需求。
· 自研波导片灵活匹配:配套阵列光波导、衍射式一维/二维光波导片,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高性能与轻薄化组合,释放各类显示方案潜力。
四、供应链自主与产能保障
谷东构建了从光学材料、模组到AI+AR整机的全供应链自主体系,摆脱对国外供应商的依赖:
· 产能全球领先:打造全球首条20万片级PVG光波导量产线,年产能达75万片,2025年预计占国内出货量35%,2026年有望突破50%。
· 快速响应市场:从光学设计到样片定制周期缩短至一周内,助力下游品牌解决“有订单难交付”的困境。

2025年9月10日-12日,谷东智能将于深圳国际会展中心(宝安)CIOE中国光博会2B115展位,展示其PVG光波导技术与LCOS结合的创新成果及量产解决方案。诚邀行业伙伴共睹AI+AR显示核心的未来,见证中国技术如何引领全球产业迈向“产能释放期”。

来源:谷东智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