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一项发表于国际顶尖光学期刊Light: Science & Applications的研究成果,Photolithographic fabrication of high-resolution Micro-QLEDs towards color-conversion Microdisplay,为下一代增强现实(AR)与虚拟现实(VR)设备的显示技术带来了突破性进展。由北京理工大学钟海政教授团队领衔,联合多家科研单位,成功开发出基于光刻工艺的高分辨率全彩色量子点发光二极管(Micro-QLED)微显示屏。该研究不仅实现了目前同类器件中最高的像素密度,还展示出优异的发光效率与亮度,为微显示技术的低成本、大规模制造提供了全新路径。
艾邦建立了AR/智能眼镜交流群,欢迎行业上下游企业入群共同交流探讨。
微显示屏,是一种尺寸极小但像素密度极高的显示面板。它通常只有指甲盖大小,却可以呈现出极其细腻的图像。这类屏幕是AR/VR眼镜、头戴式显示器等沉浸式设备的核心部件,决定了用户所见画面的清晰度、色彩真实性与视觉舒适度。
目前市面上常见的微显示技术如液晶硅基(LCoS)、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os)和微米发光二极管(Micro-LED)各有优劣,但在分辨率、亮度或色彩表现上仍存在局限。而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因其色彩纯、亮度高、可溶液加工等优势,被视为下一代微显示的理想候选。
传统上,制作高分辨率QLED像素阵列面临工艺复杂、像素间漏电、效率下降等问题。北京理工大学团队创新地引入“光刻模板辅助工艺”,巧妙地解决了这一难题。
使用光刻模板的高分辨率全彩色色彩转换 Micro-QLED
研究团队首先通过光刻技术(类似于制造集成电路的工艺)在基板上制作出微米级的“像素坑”模板,随后将发光材料逐层填充进去,形成一个个独立的发光像素。这种方法不仅实现了像素之间的物理隔离,有效防止电流泄漏,还保持了量子点材料的高发光效率。
利用这一方法,团队成功制备出像素尺寸小至2微米×2微米(约为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30)的蓝色Micro-QLED阵列,分辨率高达6350 PPI(每英寸像素数),创下当前QLED微显示领域的最高纪录。
· 蓝色像素:最高效率达7.8%,最大亮度接近4万尼特(cd/m²),足以在强光环境下清晰显示;
· 红色像素:效率进一步提升至18%,亮度突破10万尼特;
· 全彩色显示:通过在蓝色QLED上覆盖红、绿两色量子点光转换层,团队成功制出分辨率达1184 PPI的全彩色微显示屏,色彩覆盖率达NTSC标准的95.8%,画面鲜艳逼真。
这项技术的突破,不仅仅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它为实现轻薄、高清、低功耗的AR/VR显示设备奠定了工艺基础。未来能在:
· 轻便型AR眼镜中看到与现实无缝融合的数字信息;
· 车载抬头显示器(HUD)中看到更清晰的行车数据等。
“我们提供了一种非破坏性、易操作的高分辨率QLED制备方法,”论文通讯作者钟海政教授表示,“这项工艺兼容现有半导体生产线,可推动微显示面板的低成本、大规模制造。”
尽管量子点材料的光稳定性、蓝光器件效率等挑战仍需进一步攻克,但这项研究无疑为全彩色、高分辨率微显示技术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清晰可行的道路。
论文DOI:https://doi.org/10.1038/s41377-025-02000-y
艾邦建有AR/VR产业链微信群,目前有HTC、PICO、OPPO、亮亮视野、光粒科技、影创、创维、佳视、歌尔、立讯精密、多哚(纳立多)、欣旺达、耐德佳,联创电子、至格科技、灵犀微光、舜宇光学、广景视睿、珑璟光电、京东方、海信视像、科煦智能、阿科玛、金发科技、思立可、新安天玉、四方超轻、大族激光、发那科、承熹机电等加入,也欢迎大家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
资料下载:
欢迎您点击此处加入
AR/VR通讯录,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加入,如歌尔、HTC、OPPO、创维、PICO、字节跳动、黑鲨、联想、耐德佳、灵犀微光、立讯、领益智造、欧菲光、华勤、闻泰、立讯、珑璟光电、舜宇、深圳虚拟现实等,点击下方关键词可以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