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AR行业正围绕光波导技术展开新一轮竞争。微软、Meta、苹果等国际巨头持续加码,积极布局下一代光学方案,争夺话语权。

然而,面对众多技术路线,AR开发者与硬件制造商在实际选型中往往陷入两难:高性能往往伴随高成本与低良率,而控制成本又常需在体验上做出妥协。是降低规格以加速产品上市?还是不惜成本坚持技术领先?能否真正实现“性能、成本与量产”的兼顾,成为制约行业商业化的关键瓶颈。

在这一背景下,谷东智能正通过其自主研发的体全息光波导技术,向这一“不可能三角”发起挑战。他们究竟给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接下来,让我们直接来看看他们的产品表现。

打破“性价比”谜团:光波导性能怎么看?价格怎么算?

Breaking the "Cost-Effectiveness" Myth: How to Evaluate Optical Waveguide Performance? How to Calculate Its Price?

在通往消费级AR的征途上,高透、轻薄的光波导技术与可规模化的低成本制造,始终是跨越行业普及门槛的核心挑战。空谈“性价比”毫无意义——唯有建立清晰的衡量标准,才能穿透营销话术,看清真实价值。真正的“性价比”绝非简单的参数堆砌与单价对比,而是一场关于性能体验与总拥有成本(TCO)的深度博弈。本文将从核心光学参数与真实成本结构两个维度,为您建立一套清晰的评估体系。

一、核心性能指标:不只是“参数”,更是体验

我们不仅看数字,更关注这些参数如何影响实际使用体验。以下是衡量光波导性能的六大关键维度:

二、价格维度:不只看“单价”,而要看总拥有成本(TCO)

真正影响决策的,远不止元件本身报价。我们应系统考量显性+隐性成本,包括良率、供应链、适配开销等:

从图中可以看出,单体成本只是冰山一角。良率损失、研发迭代及供应链稳定性才是真正决定大规模应用的关键。其中,良率成本是光电半导体制造中最残酷的隐性成本。光波导的纳米级加工精度要求使得生产过程中的损耗和废品率极高一量产初期的良率通常低于30%,这意味着每片合格产品需要分摊2-3片废品的成本。良率从50%提升到80%可能使总成本下降40%以上,但这需要巨额的资金投入和漫长的工艺优化过程,这也是为什么良率被称为"定价的终极杠杆"。因此,必须深度审视供应商的量产良率数据、集成方案成熟度及供应链稳定性。一个看似便宜的报价,背后可能隐藏着良率陷阱和集成灾难。

另外对消费者而言,不要被单一参数迷惑。应现场试戴,多看白色和灰色画面,晃动头部测试 Eyebox,综合评估FOV、清晰度、均匀性和佩戴舒适度的平衡。

当前,光波导的竞赛,已从参数竞赛进入“体验与成本"的双重战场,能同时驾驭这两者的玩家,才能真正定义AR的未来。一套优秀的AR光学方案,绝非性能参数的简单堆砌,而是在性能、成本与可量产性之间取得的精密平衡。

技术对标与成本重构:谷东AR光学模组的性能突破与商业化优势

Technical Benchmarking and Cost Reconstruction: Performance Breakthroughs and Commercial Advantages of Gudong AR Optical Modules

一、  精密对标:关键技术参数对比分析

选取Microsoft HoloLens 2(基于LCoS+衍射光波导架构)及WaveOptics Katana(30°FOV 光机模组)作为性能基准对象,从光学性能、系统集成度与人因工程三大维度开展对比分。

从对比数据来看,谷东光学模组在光学效率、系统紧凑性及人因适配方面均具备比较优势,尤其在高透光率、大Eyebox和轻量化方面实现突破。其核心技术包括:

1. 高衍射效率光栅设计:采用倾斜光栅结构与纳米压印工艺,衍射效率提升至76%,高于行业平均的70–72%;

2. 均匀性调控技术:通过波导耦合区域能量重分布算法,出瞳面亮度均匀性超过90%;

3. 多层异构封装工艺:将衍射光波导与折射准直系统集成于0.8mm厚度内,在保持大Eyebox的同时压缩系统体积。

谷东新一代光波导模组在显示效果方面表现优异,下面再继续看看跟国内知名友商的直观对比效果。

在同等强光条件下,左为谷东产品,右为知名友商(整机价格2700+)

在同等光线条件下,左为谷东产品任意调整拍摄角度无漏光,右为右商产品某些角度漏光明显

在价格方面,光波导市场价格现状显示:阵列光波导全彩单片售价约为400-500元;表面浮雕光栅(SRG)类中,压印单色光波导约250-400元/片,刻蚀单色光波导则在350-500元之间。而谷东自主研发的体全息光波导,实现了每片150-200元的突破性定价,显著低于主流方案。可见,谷东智能在相同或更优性能的情况下实现了价格最优。

在成本控制方面,谷东通过多项核心技术实现了显著优化:

核心材料自研:开发GDPA3光取向染料等关键材料,成本仅为进口染料(如SD1)的1/10,曝光剂量降至主流产品的1/5,从源头控制成本。

纳米压印全链工艺:采用自研压印胶与模板再生技术,压印周期突破2000次,大幅降低单件生产成本;

国产化与自动化装配:核心光学元件国产化率超80%,配合自研35x35cm大幅面曝光设备及自动化产线,组装良率提升至93%。

得益于此,谷东光学模组的采购成本较国际同级产品低30–40%,较国内同类产品也具有明显价格优势,且仍具备持续下探空间,为终端客户带来极致的性能价格比。

这一成本优势为客户带来三重价值:

1. 提升终端定价灵活性与市场竞争力

在保持光学性能的同时显著降低整机BOM成本,助力消费级与企业级市场构建价格优势;

2. 优化项目盈利结构

成本降幅直接转化为毛利提升,在高出货场景(如教育批量采购、工业AR巡检)中增益尤为明显;

3. 推动规模化与生态建设

低门槛、高性能方案加速AR在智能穿戴、工业物联网、远程协作等领域的普及,助力行业实现规模化应用。

打破AR行业“品牌溢价”:同等预算,为何能获得越级的体验?

Breaking the "Brand Premium" in the AR Industry: With the Same Budget, Why Can You Get an Transcendental Experience?

在千元级AR眼镜光学方案的激烈战场上,「性价比」早已不是新鲜口号。但当真正将谷东光学与同价位产品置于参数对比表格中时,技术差距仍然清晰的令人惊讶——这不是迭代,是架构级的跨越。

这些参数背后,是用户体验的根本分野。30° FOV意味着AR内容不再局促一角,导航箭头不再只是一个“小光标”,而是足以覆盖多条车道的悬浮指引,看电影不再像是“透过门缝瞅”,而是拥有一个小型私人影院的感觉。传统AR眼镜需要你正襟危坐、瞳孔对准才能看清。而谷东的大眼动框(Eyebox)让你怎么动都清晰——躺着看、歪着头看,甚至多人互换戴着看,画面始终稳定如初,真正实现了“无感佩戴”。千级尼特亮度配合低杂散光设计,使AR信息首次可靠地融入户外场景,你在公园、街头甚至通勤路上,AR信息都清晰可见,再也不需要用手遮光才能勉强看清。

另外,最重要的是真正做到了“全天候可用”,无论是用于骑行导航、户外徒步,还是室内办公、观影娱乐,它都能提供稳定、舒适、清晰的视觉体验,彻底打破AR眼镜只是“室内玩具”的刻板印象。

谷东光学提供的不是“又一个选择”,而是当前价位下唯一能提供越级体验的解决方案。它用同样的价格,给了你下一代的技术和体验,堪称2024年AR消费端的“卷王之王”。

谷东如何打破光学的“不可能三角”?自研技术与制造体系详解

How GooWave Breaks the "Optical Impossible Trinity": A Deep Dive into Its Proprietary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System

在消费电子领域,尤其是AR眼镜行业,高性能、低成本与大规模量产长期以来难以兼顾,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然而,谷东智能凭借其自主研发的PVG(全息体衍射光波导)技术,正在这一难题上取得关键突破,为消费级AR设备的大众化普及奠定基础。

其突破背后,核心之一在于材料层面的根本性创新。谷东开发的第三代显示光刻胶材料,衍射效率超过90%,折射率调制度达到0.04,关键指标已超越国际同类产品,成功打破海外技术垄断。该材料兼具易成膜、高稳定性与低成本大面积制备等优势,可广泛应用于消费级AR眼镜、车载AR-HUD、全息光栅等多种场景。

不仅如此,谷东还自主搭建了从材料合成、光学设计到工艺设备的全链路技术体系。通过自研全息记录材料、定制化曝光设备以及全自动产线,谷东成功解决了传统衍射光波导在生产良率、一致性和成本控制方面的瓶颈,建成了全球首条年产能20万片级的PVG光波导量产线。目前,样片交付周期已从行业常见的四周缩短至一周。

依托从光学设计、材料开发到整机与算法的全栈技术能力,谷东已为空客、宁德时代、HTC等多家行业头部企业提供完整AR解决方案,并获得市场认可。在AI与AR加速融合的背景下,其高性能、可量产的光波导技术为AR眼镜的实时交互与智能显示提供了核心支撑,推动行业进入“产能释放”与规模化普及的新阶段。

有客户坦言:“选择谷东,源于盲测比对结果——其光学性能可与国际顶级产品媲美,而积极的定价策略为我们终端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市场竞争力。”

如今,谷东光波导镜片已广泛应用于工业维检、安防执法、文旅会展等多个领域,众多落地案例正是产品可靠性与经济性的有力证明。这一切并非仅停留在实验室的理想数据,而是历经真实场景反复验证的技术成果。

我们始终坚信:谷东的光波导镜片,从未以品质妥协换取低价。凭借核心材料、光学设计及制造工艺的持续突破,谷东正重塑AR光学行业的性价比基准。

未来,谷东智能将继续致力于推动高性能AR技术从“奢侈品”走向“普惠型消费品”,赋能千行百业,构建人与数字世界无缝融合的新视界。

来源:谷东智能

艾邦建有AR/VR产业链微信群,目前有HTC、PICO、OPPO、亮亮视野、光粒科技、影创、创维、佳视、歌尔、立讯精密、多哚(纳立多)、欣旺达、耐德佳,联创电子、至格科技、灵犀微光、舜宇光学、广景视睿、珑璟光电、京东方、海信视像、科煦智能、阿科玛、金发科技、思立可、新安天玉、四方超轻、大族激光、发那科、承熹机电等加入,也欢迎大家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加入微信群:
资料下载:
欢迎您点击此处加入AR/VR通讯录,目前已经有3000多人加入,如歌尔、HTC、OPPO、创维、PICO、字节跳动、黑鲨、联想、耐德佳、灵犀微光、立讯、领益智造、欧菲光、华勤、闻泰、立讯、珑璟光电、舜宇、深圳虚拟现实等,点击下方关键词可以筛选

作者 sun, ke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