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月的萧山,稻田正酝酿着丰收的希望,一场关乎秋粮安全的 “技术盛宴” 也在此拉开帷幕。8月5-6日,全省晚稻重大病虫害发生趋势会商暨智能测报装备应用技术培训在杭州开元萧山宾馆举行,而在不远的萧山义桥水稻病虫省级绿色防控示范区,一款 “会看病,会看病虫害” 的 AR 眼镜相机成了全场焦点 —— 这正是杭州益昊农科带来的最新成果,益昊农科技术推广专员与罗博士一同亮相,为在场的农技人员和种粮大户们揭开了智能测报的新面纱。


从会场到田间
智能测报成 “重头戏”
此次培训由浙江省植保检疫与农药管理总站、省气候中心联合主办,汇聚了各地的植保人员及农业专家。除了分析晚稻病虫害发生趋势,“智能测报装备应用” 被列为核心内容 —— 毕竟,对种稻人来说,早一天发现病虫害,就少一分减产风险。
而益昊农科的 AR 眼镜相机,正是冲着 “精准防、用对要、少用药” 来的。益昊农科技术推广专员在现场演示时,不少种粮大户围了上来:“这眼镜真能看出稻飞虱藏在哪?” 带着这个疑问,大家跟着益昊农科技术推广专员走进义桥示范区的稻田,亲身体验了这款设备的 “神通”。


AR 眼镜相机:
农业与 AR 的 “跨界高手”
这款AR 眼镜相机,是结合了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技术和农业科学的新型设备。它通过佩戴者的视觉设备,将实时的农田图像与病虫害信息巧妙结合,就像给眼睛装了个 “智能放大镜”,让看不见的风险变得一目了然。
它的“本事” 可不少:
精确检测:对准稻株,镜头能快速标注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病虫害位置,都能“一眼识”;
高清摄像:搭载5000 万高清摄像头,田间细节 “所见即所得”,连幼虫数量都能清晰统计;
实时上传:拍摄数据能直接上传云端,通过APP 就能实时查看结果,不用再蹲在田里 “凭经验猜”;
多场景适配:支持与标尺、分离摄像头+ 手持杆、白盘等组合使用,像算卷叶率这类以前要花几小时的活,现在很轻松就能搞定一亩地。
种粮大户试完直呼:“以前蹲在田里扒着看,半天看不完一分地,这眼镜扫一圈,虫情多少心里就有数了!”


为啥种稻人需要它?
对种稻人来说,稻飞虱监测是晚稻种植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环节。传统监测中,稻飞虱体型小、活动隐蔽,且易在稻株间快速扩散,有时会出现监测不够及时或计数不够精准的情况,可能影响防治决策的针对性。而AR 眼镜相机的出现,专门针对稻飞虱这类害虫的监测需求,提供了更高效、更精准的检测方式,能快速捕捉其踪迹并辅助统计数量,为科学制定防治方案提供有力支持。
正如罗博士在现场所说:“义桥示范区搞绿色防控,核心是‘精准防、用对药、少用药’。”有了 AR 眼镜,我们能更清晰地掌握虫口密度是否达到防治标准、病斑扩展的具体情况,这有助于更合理地制定防控方案,在减少农药使用的同时保障产量,切实为农户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这场培训的火爆,既体现了大家对晚稻病虫害防控的高度重视,也折射出种粮人对“智慧农业” 技术的迫切需求。从传统经验与现代技术的结合,到凭借数据支撑实现更科学的管理,AR 眼镜相机这类智能装备,正在逐步优化传统的种植模式。
相信随着这类技术的普及,会有更多稻农能够借助科技力量,以更精准、更高效的方式开展田间管理,守护好每一寸稻田。这个秋天,我们有理由期待,沉甸甸的稻穗里,不仅凝聚着辛勤的汗水,更闪耀着科技赋能农业的光芒。
来源:益昊农科
